形容武术的成语有哪些(37个)

  • 八面受敌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①谓功力深厚,能应付各种情况。②砚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·王保定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:“子华(吴融)才力浩大,八面受敌,以八韵著称。”

  • 出神入化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不曾出声,他连忙答应。金圣叹:‘真正出神入化之笔’。”

  • 大打出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打出手: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,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,形成种种武打场面。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。

    成语出处:许涤新《周总理战斗在重庆》:“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,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,警察、宪兵、便衣、特务,纷纷出动。”

  • 大显身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显:表露,表现;身手:指本领。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赵树理《三里湾》七:“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。”

  • 刀光剑影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。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 梁 吴筠《战城南囚首》:“剑光挥夜电,马汗昼成泥。”又《边城将》:“刀含四尺影,剑抱七星文。”

  • 刀枪剑戟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

  • 动如脱兔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行动敏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

  • 断蛟刺虎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
  • 耳听八方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。形容人很机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
  • 飞檐走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,不从正路入城,夜间越墙而过。”

  • 飞檐走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同“飞檐走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天雨花》第十一回:“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,还能飞石打人,百发百中。”

  • 盖世无双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盖:压倒,超过。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,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”

  • 胡服骑射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胡: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。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,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、射箭等武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今吾(赵武灵王)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。”

  • 较武论文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较:比较,评论。评论武艺,谈论文章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七回:“此书讲道学,筹经济谈天测地,较武论文,无不原原本本,穷极要妙,此其本领之大也。”

  • 蛟龙戏水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,灵活多变。形容武艺精湛纯熟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一回:“饿虎扑食最伤人,蛟龙戏水能凶恶。”

  • 内外夹攻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内外夹攻,方能取胜。”

  • 能文能武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“能文能武,方是男子汉。”

  • 气吞山河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气势可以吞没山河。形容气魄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
  • 曲不离口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意指曲子要天天唱,才会熟练精妙。比喻熟能生巧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论诵读》:“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,才有效用;‘曲不离口’,诵读也是一样道理。”

  • 射石饮羽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,诚乎兕也。”

  • 势如破竹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势:气势,威力。形势就象劈竹子,头上几节破开以后,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。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”

  • 善文能武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既有文才,又通武艺。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:“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。”

  • 善马熟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十八般兵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。后泛指多种武器。亦比喻多种技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六十回:“马静一瞧,大殿前摆着家伙,十八般兵器,一应俱全。”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若论十八般兵器,我[十三妹]都算拿得起。”

  • 十八般武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。亦泛指多种武艺。②比喻多种技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杨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凭着俺十八般武艺,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,一一从头指教。那十八般武艺?矛锤弓弩铳,鞭锏剑链挝,斧钺并戈戟,牌棒与枪叉。”

  • 为民除害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替百姓除祸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

  • 文武双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文:文才;武:武艺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李光弼传》:“蕴孙、吴之略、有文武之才。”

  • 稳如泰山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来势不两立,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

  • 万人之敌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敌:对抗。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。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。亦作“万人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关羽、张飞,皆称万人之敌,为世虎臣。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等传评》

  • 武艺超群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武艺:武术上的本领。也指军事、战斗的本领。形容武艺高强,超出一般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据这柴大官人,名闻寰海,声播天下的人,教头若非武艺超群,他如何肯荐上山?”

  • 行云流水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,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
  • 眼观六路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眼睛看到四面八方。形容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,全面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,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
  • 出类拔萃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
  • 浑身解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浑身:全身,指所有的;解数:那套数,指武艺。所有的本领,全部的权术手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三回:“浑身解数如花锦,双手腾那似辘轳。”

  • 拳不离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拳:拳术。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。比喻勤学苦练,长期坚持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七回:“果真拳不离手,待我歇息片时再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