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惶恐不安的成语(76个)

  • 不知所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
  • 诚惶诚恐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
  • 怛然失色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
  • 大惊失色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担惊受怕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胆裂魂飞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
  • 胆战心寒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
  • 胆战心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胆颤心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
  • 低头耷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袁静《伏虎记》第七回:“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,谁进来干什么,都低头耷脑,蹑手蹑脚。”

  • 骇人听闻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
  • 寒毛卓竖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
  • 汗流浃背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
  • 惶恐不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魂飞魄散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
  • 汗流洽衣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汗出甚多,湿透衣服。形容极其惶恐羞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》:“顷贤郎至,辱华翰奖借,烂然盈楮,不匡其所不及,而假其所不能。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。”

  • 汗洽股栗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汗流浃背,两腿颤抖。形容害怕、恐惧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》:“虽单于不觉自失,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?”

  • 惶惶不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惶:恐惧。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噤若寒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
  • 惊愕失色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
  • 惊弓之鸟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惊恐万状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
  • 汲汲皇皇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急切匆忙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周元忠》:“疑而后释,屯释之极,必有汲汲皇皇,不敢顷刻自安之意,乃能解释。”

  • 救过不赡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补救过失都来不及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若死者有知,先王之积怒久矣,太后救过不赡,何暇及私魏丑夫乎?”

  • 局地钥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惶恐不安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局天蹐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局:弯腰;蹐: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。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,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”

  • 跼地籥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惶恐不安的样子。籥,古同“钥”,锁钥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恐慌万状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‘十分动摇’、‘恐慌万状’两句话。”

  • 理屈词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  • 栗栗危惧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·汤浩》:“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”

  • 毛发倒竖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
  • 昧死以闻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昧:冒。闻:使听到。冒着死罪来禀告您。表示谨慎惶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窃爱怜之,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宮。昧死以闻!”

  • 怒不可遏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遏:止。愤怒地难以抑制。形容十分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

  • 肉跳心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凤姐此时肉跳心惊,急急的向秋爽斋来。”

  • 色若死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面目惨白。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。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目茫然无见,色若死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