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成语大全有哪些(15个)

  • 不避艰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畏惧艰难险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随先主周旋,不避艰险。”

  • 弹尽粮绝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作战中弹药用完了,粮食也断绝了。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杨万里《钤辖赵公墓志铭》:“公挺身与兵,屡捷。七年,粮尽援绝,势不能复支,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。”

  • 赴汤蹈火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
  • 尽忠报国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
  • 捐躯报国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舍弃身躯,报效国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·王戢传》:“臣以布衣受恩,誓捐躯报国,今既偾军,得死为幸!”

  • 慷慨就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慷慨:情绪激昂;就义:为正义而死。正气凛然,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。

    成语出处:李六如《六十年代的变迁》:“现在是四更时分,彭、刘、杨三位,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。”

  • 为国捐躯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捐:献;躯:身体,指生命。为国家牺牲生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二回:“可怜成汤首相,为国捐躯。”

  • 在所不惜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决不吝惜(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金念劬《避兵十日记》:“果能摆城固守,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。”

  • 精忠报国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
  • 马革裹尸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马革:马皮。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。指英勇牺牲在战场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

  • 全军覆没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。比喻事情彻底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三回:“梅山七怪化成人形,与周兵屡战,俱被陆续诛灭,复现原形,大失朝廷体面,全军覆没;臣等只得逃回。”

  • 肝脑涂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涂地:涂抹在地上。形容惨死。也形容竭尽忠诚,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刘敬书孙通列传》:“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。”

  • 意气高昂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正气凛然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正气:刚正之气。凛然:可敬畏的样子。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。

    成语出处: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十章:“许云峰把椅子一推,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,昂头命令道:‘送我回监狱!’”

  • 奋勇向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13回:“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,奋勇向前跑去,见众人都不相随,又复站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