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违背道义的成语大全(37个)

  • 安忍无亲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,因而无所谓亲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
  • 背盟败约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背:违背。盟、约:誓约。败:败坏。指撕毁。背叛誓言,撕毁盟约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苏辙《六国论》:“不知出此,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,背盟败约,以自相屠灭。”

  • 背信弃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背:违背;信:信用;弃:扔掉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
  • 恩将仇报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。指忘恩负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二十七:“奴字亦望夫荣妻贵,何期你忘恩负本,就不念结发之情,恩将仇报,将奴推堕江心。”

  • 反复无常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无常:变化不定。形容常常变化,一会儿是这样,一会儿又是那样,变动不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费昶《行路难》诗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。”

  • 反面无情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翻脸不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》第三十四出:“唉,安禄山,安禄山,你受了唐天子那样大恩,尚且兴兵反叛,休怪俺李猪儿今日反面无情也。”

  • 过河拆桥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过了河,便把桥拆掉。比喻达到目的后,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三折:“你休得顺水推船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

  • 见利忘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
  • 居心不良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。”

  • 居心叵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居心:存心;叵:不可;测:推测。指存心险恶,不可推测。

    成语出处: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,以为自己富贵之地,是以吾阁部为奇货,居心叵测,天理不容。 清·洪楝园《县嶴猿·归神》

  • 狼心狗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:“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,负恩忘义。”

  • 离心离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思想不统一,信念也不一致。指不一条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·泰誓中》:“受(纣)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。”

  • 离经叛道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。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费唐臣《苏子瞻风雪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旦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。”

  • 两面三刀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

  • 卖国求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勾结投靠敌人,出卖国家的权益,谋求个人的富贵。同“卖国求荣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朱温三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
  • 忘恩负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恩:恩惠;负:违背;义:情谊,恩谊。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,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·萧宝夤传》:“背恩忘义,枭獍其心。”

  • 唯利是视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以利为着眼点。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。亦作“唯利是求”。亦作“唯利是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余虽与晋出入,余唯利是视。”

  • 言而无信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说话不算数,没有信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谷梁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。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
  • 以怨报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怨:仇恨;德:恩惠。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国语·周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

  • 有利可图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图:谋取。有利益可谋求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等到有利可图,可否即允照办。”

  • 置之不理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之:代词,它;理:理睬。放在一边,不理不睬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十六回:“各人听了,反不以为是,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,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,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。”

  • 众叛亲离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叛:背叛;离:离开。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
  • 自食其言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说了话不算数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·汤誓》:“尔无不信,朕不食言。”

  • 自相矛盾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
  • 包藏祸心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包藏:隐藏,包含;祸心:害人之心。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;将恃大国之安靖已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。”

  • 暴虐无道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残暴狠毒,丧尽道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·桓彝传》:“遂肆意酒色,暴虐无道,多所残害。”

  • 出尔反尔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尔:你;反:通“返”,回。原意是你怎样做,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。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”

  • 六亲不认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不重天伦,不通人情,对亲属都不顾。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。

    成语出处:张天翼《万仞约》:“那名堂一立,就六亲不认了。”

  • 卖国求荣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勾结投靠敌人,出卖国家的权益,谋求个人的富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》卷六:“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次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
  • 利令智昏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,把什么都忘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鄙谚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(赵胜)负冯亭邪说,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,邯郸几亡。”

  • 唯利是图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唯:只有;图:图谋,追求。只要有利可图,什么事都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余虽与晋出入,余唯利是视。”

  • 自私自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私心很重,只为个人利益打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·潘尼传》:“忧患之接,必生于自私,而兴于有欲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大禹不以一身自利,一体偏枯。”

  • 翻脸不认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从长远考虑,稍有矛盾,立刻翻脸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过河拆桥,老头子翻脸不认人,他们替祥子不平。”

  • 神智不清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神智:意识。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

    成语出处: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他遍体鳞伤,呼吸微弱,神智不清,不吃不喝,只等着死了!”

  • 弃信忘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弃:丢弃;信:信用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