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说话逃避的成语(60个)

  • 不辞劳苦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辞:推托。劳苦:劳累辛苦。不逃避劳累辛苦。形容人不怕吃苦,毅力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
  • 避世金马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(东方朔)时坐席中,酒酣,据地歌曰:‘陆沈於俗,避世金马门。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,何必深山之中、蒿庐之下!’”

  • 避世金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

    成语出处:见“避世金马”。

  • 避世离俗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逃避浊世,超脱凡俗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定贤》:“以清节自守,不降志辱身为贤乎?是则避世离俗,长沮、桀溺之类也。”

  • 藏头露尾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。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张可久《点绛唇·翻归去来辞》套曲:“早休官弃职,远红尘是非,省藏头露尾。”

  • 待时而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等待时机然后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

  • 东躲西藏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  • 东藏西躲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  • 遁俗无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同“遁世无闷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·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遁俗无闷,因时有待。”

  • 遁世无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遁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

  • 遁逸无闷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同“遁世无闷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无为论》:“欲使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,舒卷随取,进退自然,遁逸无闷,幽居永贞,亦何荣乎?”

  • 躲躲闪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躲避闪开,以免遇到某些情况。亦形容遮遮盖盖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觉无穷丑态。”

  • 放纵不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恣意行事,不受约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·外戚传·王濛》:“濛少时放纵不羁,不为乡曲所齿,晚节始克己励行,有风流美誉。”

  • 高飞远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离开某地,逃避到远处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汝独不欲修之,宁能高飞远走,不在人间邪?”

  • 尽善尽美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

  • 口出狂言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。指说话狂妄、放肆。也指胡说八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二回:“宋江听得,慌忙过来看时,却是‘九纹龙’史进,‘没遮拦’穆弘,在阁子内吃得大醉,口出狂言。”

  • 临阵脱逃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临到打仗时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 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

  • 剖腹藏珠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。比喻为物伤身,轻重颠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太宗贞观元年》:“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,剖身以藏之,有诸?”

  • 死心塌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死了心,不作别的打算。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,决不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四折:“这洛阳城刘员外,他是个有钱贼,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。”

  • 退避三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  • 闻风丧胆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丧胆:吓破了胆。听到风声,就吓得丧失的勇气。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 李德裕《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》:“故能望影揣情,已探致虏之术;岂止闻风破胆,益坚慕义之心。”

  • 一瞑不视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瞑:闭眼。闭上眼睛,不再睁开。指死亡。也指逃避现实。也可形容不怕牺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有断头绝腹,一瞑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。”

  • 诱敌深入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把敌人引进来,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我们历来主张‘诱敌深入’,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。”

  • 在劫难逃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。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冯玉兰夜月泣江舟》:“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,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。”

  • 凿坏而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坏:没有烧过的砖瓦、陶器等。遁:逃避。谓隐居不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颜阖,鲁君欲相之而不肎,使人以币先焉,凿培而遁之。”

  • 指李推张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相互推委,逃避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钱谷·比较》:“临期听比,无指李推张之弊。”

  • 罪责难逃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,一定要受到惩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:“若其因循玩愒,隳绩废事,非独自败坏,抑且罪责难逃。”

  • 暴戾恣睢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暴戾:凶恶、残暴;恣睢:任意做坏事。形容凶残横暴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盗跖日杀不辜,肝人之肉,暴戾恣雎,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。”

  • 避军三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

    成语出处:见“避君三舍”。

  • 避君三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楚子飨之,曰:‘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穀?’……(重耳)对曰:‘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’”

  • 逋逃之薮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”

  • 东逃西窜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窜:逃走、乱跑。逃到东,又窜到西。到处逃窜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双凤乱鸣记》二十一出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哄哄兵荒马乱。”

  • 东闪西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有所畏惧,躲躲闪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
  • 命里注定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迷信说法,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。亦作“命中注定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八回:“这都是命里注定的,你说灵不灵!”

  • 虚度年华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虚:没有收获、成就。白白地度过年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忆邓拓·邓拓与人民日报》:“他认为: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,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,不虚度年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