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个字的浪漫成语大全(388个)

  • 哀莫大于心死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

  • 百闻不如一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闻:听见。听得再多,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百闻不如一见,兵难遥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”

  • 百星不如一月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。比喻量多不如质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百星之明,不如一月之光;十牖之开,不如一户之明。”

  • 本来面目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
  • 毕其功于一役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发刊词》: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,睹其祸害于未萌,诚可举政治革命、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。”

  • 不打不成相识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经过交手,彼此了解,结交起来就更投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。常言道:‘不打不成相识。’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

  • 不分青红皂白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汉·郑玄笺:“胡之言何也,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。”

  • 不法古不修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应效法古代,也不应拘泥于现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圣人不法古,不修今,法古则后于时,修今则塞于世。”

  • 不得已而为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办法,只能这样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岁币郊祀之费,是不得已而为之者。”

  • 不登大雅之堂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
  • 不费吹灰之力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  • 不可同日而语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
  • 不知所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
  • 不知轻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今世之人,惑者多以性养物,则不知轻重也。”

  • 不知肉味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
  • 不足为外人道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必跟外面的人说。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中人语云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• 不足与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与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

  • 八字没见一撇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毫无眉目,未见端绪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》卷三:“《通俗编》:‘朱子《与刘子澄书》: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人不自领会。’按今有‘八字不见两撇’之谚,似又因於此。凡事无端绪者,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。”今通常作“八字没见一撇”。

  • 百思不得其解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百:多次;解:理解。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:“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。”

  • 鞭长不及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力所不能及。

    成语出处:见“鞭长不及马腹”。

  • 鞭长不及马腹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鞭子虽然很长,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。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杜预注:“言非所击。”

  • 表壮不如理壮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外表好看,不如里面结实。比喻妻子能够治家,就是丈夫的好帮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水浒》第二十四回:“常言道:‘表壮不如理壮’,嫂嫂把得家定,我哥哥烦恼做什么?”

  • 拨云雾见青天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。比喻冲破黑暗,见到光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五回:“今遇明主,如拨云雾而见青天!”

  • 不败之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,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。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孙子·军形》:“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
  • 不知天高地厚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知道天有多高,地有多深。形容骄狂无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吾不知天之高也,地之下也。”

  • 不越雷池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。同“不敢越雷池一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·庾亮《报温峤书》:“吾忧西陲,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

  • 不知老之将至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容人专心工作,心怀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
  • 嗔拳不打笑面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6回:“自古嗔拳不打笑面,他又不曾伤犯着你,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,没钱罢了,如何只顾打他?”

  • 成人之美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成:成就。成全别人的好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

  • 吃不了兜着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不可拿进园去,叫人知道了,我就‘吃不了兜着走’了。”

  • 齿牙余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微末的赞扬言辞。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余论。”

  • 吹灰之力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极轻微的力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  • 吹皱一池春水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,波浪涟漪。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唐·冯延巳《谒金门》词:“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。”

  • 拆东墙补西墙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中国民歌资料·纳布鞋》:“拆东墙,补西墙,先要顾前方。”

  • 成败在此一举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举:举动。成功、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。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成败之机,在斯一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