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罪的成语有哪些(152个)

  • 安然无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平安无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野叟曝言》第三十二回:“四嫂不来聒噪,耳根清净,倒也安然无事,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,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。”

  • 不测之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大罪,死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·乐毅《报燕惠王书》:“临不测之罪,以幸为利,义之所不敢出也。”

  • 不知者不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罪:责备,怪罪。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,就不加怪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起凤道:‘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’牛通道:‘不知者不罪。’”

  • 出入人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法庭裁判错误,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,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唐律·断狱》:“即断罪,失于入者,各减三等;失于出者,各减五等。”

  • 戴罪立功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,以功赎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王守仁《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》:“其覃恒等所统军,就仰高伟管领,戴罪杀贼立功自赎。”

  • 代人受过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受:承受,担待;过:过失,过错。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,都不肯代人受过,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。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1章

  • 吊民伐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诛其罪,吊其民,如时雨降,民大悦。”

  • 独夫民贼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独夫:暴虐无道,众叛亲离的统治者;民贼:残害人民的坏家伙。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、残暴的统治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·泰誓下》:“独夫受,洪惟作威,乃汝世仇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

  • 大逆无道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

  • 带罪立功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带着罪过建立功劳,以争取减免处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飞龙金传》四十三回:“陛下暂赦赵匡胤之罪,命他带罪立功。”

  • 恶贯满盈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贯:穿线的绳子;盈:满。罪恶之多,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。形容罪大恶极,到受惩罚的时候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·泰誓》:“商罪贯盈,天命诛之。”

  • 恶积祸盈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罪恶成堆,祸害满贯。形容罪大恶极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北虏僭盗中原,多历年所,恶积祸盈,理至燋烂。”

  • 罚不当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当:相当,抵挡。处罚和罪行不相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。”

  • 犯上作乱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犯:干犯。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”

  • 风流罪过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风流: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。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。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郎基传》:“在官写书,亦是风流罪过。”

  • 负荆请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负:背着;荆:荆条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

  • 伐罪吊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伐:讨伐。吊:慰问。讨伐有罪,拯救百姓。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(梁)任方《百辟劝进今上笺》:“伐罪吊民,一匡靖乱。”

  • 伐罪吊人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讨伐有罪,拯救百姓。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。“人”当作“民”,因避太宗讳改。同“伐罪吊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曰:‘伐罪吊人,正在今日。’皆释而遣之。”

  • 奉辞伐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·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

  • 负荆谢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同“负荆请罪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谢咸阳王法师》词:“追悔无由,不免放效廉颇。专专负荆谢罪,望吾师、痛挞则个。”

  • 负罪引慝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引咎自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·大禹谟》:“[舜]负罪引慝,祇载见瞽螋。”蔡沈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
  • 攻守同盟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,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。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,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八回:“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,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,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,我恐朝鲜将来有事,中、日两国,必然难免争端吧。”

  • 故入人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故意把罪名加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王禹偁《用刑论》:“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,何者?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:‘故出入人罪而已。’”

  • 何患无辞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何患:哪怕;辞:言辞。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?常与“欲加之罪”连用,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,无端捏造罪名,还说得振振有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
  • 怀璧其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怀:怀藏。身藏璧玉,因此获罪。原指财能致祸。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

  • 回头是岸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佛家语,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,痛改前非,就能登上“彼岸”,获得超度。后比喻做坏事的人,只要决心悔改,就有出路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度翠柳》第一折:“世俗人没来由,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
  • 祸首罪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首:头目;魁:首领。犯罪作恶的首罪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索命》:“虽是虔婆杀我,娟奴是祸首罪魁,追了他去。”

  • 悔罪自新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悔改罪行,重新做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2回:“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,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。”

  • 祸稔恶积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祸盈恶稔。指长期作恶犯罪,罪恶深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灵丘丈人》:“至于祸稔恶积,不得已而诛之,是以恩为阱也。”

  • 祸盈恶稔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罪恶累累。稔,喻积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既祸盈恶稔,众叛亲离,不有一戎,何以大定。”

  • 将功赎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拿功劳补偿过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楔子:“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,点起人马,随我追赶去来。”

  • 将功折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拿功劳补偿过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楔子:“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,点起人马,随我追赶去来。”

  • 计功量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立功赎罪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以立功来抵偿罪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王孝杰传》:“使未至幽州,而宏晖已立功赎罪,竟免诛。”

  • 连篇累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累:重叠;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冗长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