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钢材的形容成语(123个)

  • 趁热打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。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。

   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34章:“是的,我们要趁热打铁,一举攻破南阳。”

  • 乘热打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抓紧时机,加速进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九:“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;于是,他决定乘热打铁,把话都说净。”

  • 尺兵寸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微小的武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戴名世《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》:“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,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,翟义起兵讨之,未成而身死。”

  • 寸兵尺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微小的武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策略五》:“不用寸兵尺铁,而天下屏息,莫敢或争。”

  • 打铁趁热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,加速进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22回:“我粗人只望说粗话,有道是打铁趁热。”

  • 丹书铁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又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”

  • 丹书铁券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”

  • 点金成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。也比喻把好事办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·真觉大师灵照》:“问:‘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;至理一言,点凡成圣。请师一点。’师曰:‘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?’曰:‘点金成铁,未之前闻。至理一言,敢希垂示!’”

  • 点铁成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。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

  • 钉嘴铁舌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嘴硬,不认错,不服输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 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。钉嘴铁舌,铜头铁额,火眼金睛,都来问禅。”

  • 点金作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。也比喻把好事办坏。同“点金成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朱之瑜《答野传书》之八:“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,仍恐点金作铁,贻笑后人耳。”

  • 钢筋铁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。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。

    成语出处:曹禺《半日的“旅行”》:“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,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。”

  • 官法如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国家如炉火无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这个便是铁呵,怎当那官法如炉。”

  • 钢浇铁铸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坚毅顽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光未然《英雄钻井队》诗:“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!抖一抖满身的泥土,又投入火热的斗争。”

  • 刚正不阿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阿:迎合,偏袒。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四:“有正大不阿,不行私谒者,便以为不贤。”

  • 恨铁不成钢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,急切希望他变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只为宝玉不上进,所以时常恨他,也不过是‘恨铁不成钢’的意思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6回

  • 火眼金睛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。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,能够识别真伪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杂剧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这厮瞒神唬鬼,铜筋铁骨,火眼金睛。”

  • 坚强不屈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

   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·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
  • 截铁斩钉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坚定不移,或果断干脆。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。同“斩钉截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古尊宿语录》第22卷:“有时截铁斩钉,纪干不可。”

  • 金戈铁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战争。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。同“金戈铁马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汪琬《〈苑西集〉序》:“我太祖、太宗发祥之址,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,皆所跋涉而导从。”

  • 嚼铁咀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说话斩截。

    成语出处:

  • 枯枝败叶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败:衰败。干枯的树枝,衰败的花叶。形容荒凉、破坏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余韵》:“鸽翎蝠粪满堂抛,枯枝败叶当阶罩。”

  • 冷面寒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公正廉洁,不怕权贵的官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周新传》:“敢言词多所弹颏,贵戚震惧,目为冷面寒铁。”

  • 买铁思金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徐复祚《一文钱》第三出:“有一等浊爱缠心,盲修瞎炼,期望身后升天。这便是买铁思金,定见沉沦永劫。”

  • 磨穿铁鞋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长途跋涉,历尽艰辛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俺走天涯磨穿铁鞋,哭穷途西风洒泪,讨的个一事无成两鬓衰。”

  • 南山铁案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指已经判定、不可改变的案件。

    成语出处:典出《新唐书·李元纮传》:“元纮早修谨,仕为雍州司户参军。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,百司顺望风指,尝与民竞碾硙,元纮还之民。长史窦怀贞大惊,趣改之,元纮大署判后曰:‘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也。’”

  • 破铜烂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①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。②泛指各种破旧无用的器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龚自珍《杭大宗逸事状》:“买破铜烂铁,陈于地卖之。”

  • 蕤宾铁响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·段安节《乐府杂录·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
  • 手无寸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寸:形容细微短小;铁:指武器。手里没有任何武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九回:“郭淮引兵赶来;见维手无寸铁,乃骤马挺枪追之。”

  • 身无寸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身边没有武器。指赤手空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5回:“庑下预伏壮士,突然杀出,将二人砍为数段。虽有从人,身无寸铁,一时毕命。”

  • 铜筋铁骨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如铜一样的筋,如铁一样的骨。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。也指能负重任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·韩侍郎婢作夫人》:“此时偶然坍将下来,若有人在床时,便是铜筋铁骨 也压死了。”

  • 铜琶铁板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铜琶、铁板:两种伴奏乐器。用铜琵琶、铁绰板伴唱。形容气慨豪迈,音调高亢的文辞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俞文豹《吹剑续录》:“柳郎中词,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,唱‘杨柳岸晓风残月’;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持铁板,唱‘大江东去’。”

  • 铜墙铁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。也比喻团结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谢金梧》楔子:“随他铜墙铁壁,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。”

  • 铜山铁壁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坚固的防御物。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史·李伯玉传》:“赵汝腾尝荐八士,各有品目,于伯玉曰:‘铜山铁壁。’立朝风节,大较似之。”

  • 铜头铁额  [ài cái rú mìng]

    成语解释:铜铸的头,铁打的额。形容人勇猛强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九引《龙鱼河图》:“蚩尤兄弟八十一人,并兽身人语,铜头铁额。”《云笈七签》卷一百:“兄弟八十人,铜头铁额。”